当前位置: 主页 > 咏春拳 >
栏目列表

学习咏春拳-咏春拳概述


跟随师傅学习咏春拳
 
 

  咏春拳是中国优秀的南方拳种,距今己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咏春拳是经过一代一代传承者的改进,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良的长期集体智慧成果。今日练习咏春拳的都是练习它的实用、智慧和内涵。
  关于咏春拳的源流,在中国有多种说法,而五枚师太创编咏春拳的说法,流传最广,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。
  据说,清康熙年间(1654---1722年),南少林被清庭放火烧掉,少林五老(功夫高手)杀出重围逃生,其中五枚师太(另四位:至善、白眉、冯道德及苗显)逃至川滇边境之大凉山,因偶见蛇鹤相斗而得其格斗原理与灵性(鹤“啄”之“中线攻击”与蛇的“刁钻、灵动”),革新创出了有别于自已原有拳术风格的武术体系,把自己的功夫体系由原来南拳的“长桥大马”(招势沉雄刚劲)改为“短桥窄马”,注重借力打力,攻守同期,守中用中,以巧力取胜。咏春拳的诞生,来源于蛇和鹤,而它又与其它模仿动物的拳术有所不同,咏春拳并非单纯模仿单个动物的捕食或争斗动作,而是得灵感于蛇和鹤的两两相斗,把蛇和鹤之相斗的形态合二为一。
学习咏春拳-中国烟台昆嵛山
习练咏春拆解招式
 
  后五枚师太有缘救了被恶霸逼婚的严咏春,并传拳于严咏春。严咏春后与江西人梁博俦成亲,并把这一套拳术传授给梁博俦,其后梁博俦与其他拳术家相斗,屡屡取胜时,不知随严咏春所习拳术之名,因随严咏春而习得,为示感恩便称之为 “咏春拳”,咏春拳由此被众人传开。再其后,梁博涛传其侄梁栏桂,梁栏桂传佛山红船戏班黄华宝、梁二娣、大花面锦(陆锦)等。黄华宝与梁二娣传佛山人梁赞,大花脸锦传佛山人冯少清,郭宝全等。
  冯少清自得咏春拳绝技后,被聘为捕头,大半生在外地刀光剑影中闯荡,以其超群絶类的技艺得保平安,晚年功成身退,回佛山养老。时有佛山富家子弟阮奇山爱好咏春拳,他曾师承佛山咏春拳师郭宝全,闻冯少清隐居佛山后,便以重金礼请,求学咏春拳技艺。经过数年磨练,阮奇山技乃大成,在佛山声名鹤起。阮奇山天资聪颖,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,将咏春门的拳、桩法、刀、棍等功技挟于一身,与叶问、姚才被门人誉称为“咏春三雄”,令身材单薄的阮奇山成为传奇人物,后来阮奇山将其所学的绝技尽授予岑能。
  岑能(1926~2002), 1926年出生于秘鲁,五岁时父亲在秘鲁病逝后返回故乡(中国南海深村乡仁和村)。12岁时家道中落,经人介绍到佛山天海茶楼点心部当杂工,因工作勤快,深得点心师傅,咏春拳师张保器重并收其为徒,授以咏春拳技,又推荐岑随韦玉笙学习医术。岑习武刻苦,悟性颇高,为张保挚友阮奇山所赏识,张保力荐岑能于阮门下,阮将自身武技悉数尽传。1948年到广州谋生,在广州大德路开设医武馆教授咏春拳,桃李甚多。1989年,岑能在广州成立“广州咏春拳会”,岑能也常年应邀到美国、澳洲、秘鲁等地授课、授拳。岑能宗师把佛山咏春拳在广州发扬光大,更被誉为百年一遇的武学奇才,“广州咏春之父”,被武林同道及门人尊奉为广州咏春的一代宗师,成为现代咏春拳的一代巨匠。
  咏春拳到黄华宝、梁二娣这一代才开始有文字记载。二人为红船戏班中人,晚年退休后先后传授咏春拳予佛山人梁赞。梁赞,绰号佛山赞先生,在广东一带极有名气的中医,很富有,更是一名武林高手,至于他所学的是甚么武功,他自己却甚少向人提及,他一生中只传授不到十名弟子,其中两名是他的儿子。由陈华顺开始,咏春拳便进入一个半公开教授的状态。在这时候学咏春拳的代价是很昂贵的,所以当时有机会学咏春拳的都是富家子弟,叶问就是当时佛山的名门望族之一。叶问从小跟随陈华顺学习咏春拳,后期到香港读书,巧遇在香港从商的梁赞之子梁壁,后随梁壁再习拳数载后返回佛山。1949年末,叶问宗师到香港落地生根,以授拳为生,并培养出黄淳梁、张卓庆、李小龙、梁挺等多名闻名世界的咏春拳高手,使咏春拳迅速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。

 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拳术,其长处在于近身搏击。它出拳快而防守紧密,短桥窄马,马步灵活而进退快,攻守兼备及攻守同期,注重刚柔并济,少耗体能。咏春拳基本拳套有:小念头、寻桥和标指等三套拳,及木人桩法,广州一带还有特有的咏春十二散式套路(来源于佛山张保宗师); 器械有八斩刀和六点半棍。更配合特有的黐手练习以训练与对手桥手接触后的感觉和反应。咏春拳用一种叫做“寸劲”(俗称沾衣发力)的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。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、里帘必争、归中埋踭、朝面追形、来留去送、甩手直冲等,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。另外,咏春拳还有一种独特的藤圈训练法。

  近代咏春拳主要流传于中国广东、福建等地。随着近年的发展,以及影视剧的影响,已经迅速传播到中国各地及亚洲、欧洲、南北美洲、非洲、大洋洲等地区的近百个国家,目前已经成为多国特工及特种部队必修的格斗技巧。